凉白開 发表于 7 天前

明穿小说推荐《顽贼》,以流贼视角写的

看到吧里有人讨论就推下这本,这本书的时间线应该和晚明一致
换个视角看也挺有意思的
下面贴作者两份段文字,一段是上架感言为什么写流贼,后面一段是主角说里讲的
其实我也觉得柯大把流贼写的有点太不堪太反派了
毛主席也说过几千年总是说,压迫有理,剥削有理,造反物理,马克思主义道理千头万绪,归根结底就一句-造反有理
-----------------
去年上本书写完之后,本来打算休息仨月结婚、顺便准备新书,但没想到新书这么难产。
  本来并没有写起义军的打算,但查资料代入感很强,非常生气,这个故事就逐渐成型。选明末陕北这个地方造反,故事比较难写。
  但不从陕北开始写,又会觉得这故事缺点什么,因为明末起义不是农民起义,而是大明王朝把自家边防军逼到不反不能活命的程度,分阶段分批次的集体哗变。
  现代人们站在历史的制高点,回望古代军队,往往把一支部队军纪不好归咎将领,但绝大多数时候,能做到饿死不掳掠、冻死不拆屋的军队,将领都有一定的自主权、财权。
  作为朝廷也好、将领也罢,总要做到不让士兵饿死、冻死,才有不掳掠、不拆屋。而明朝在天启崇祯年间,真的做到了让士兵冻死饿死成为常态。
  明朝的底子太雄厚,这片大地也有太多英雄义士了,但凡底子薄一点、但凡英雄少一点。
  它凭什么撑到十七年。
  这事它从陕北开始,不从这里开始写,就觉得从哪里开始写都没有关系了。
  所以看了很多资料,想尽量把故事充实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白贻清摇摇头,担忧地看向瓮城里的士兵:“他们看上去……像我在陕西见过的流寇。”
  刘承宗脸上骄傲的笑意一下子就冷了:“你们凭什么,把走投无路的破产农民和被欠饷激怒的边兵称作流寇?”
  尽管他的语气还很冷静,但却比须发皆张的咆哮更令白贻清感到害怕,但白贻清没有退缩,依然说道:“他们是流寇,县城残破闾里为墟,我眼见为实,大元帅也是陕西出来的,难道还要这件事上颠倒黑白?”
  刘承宗摇头道:“他们杀人了,抢劫了,一个个首领残忍凶残,死在刀下的多数都是无辜之人,没错。”
“但他们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,农民无立锥之地,大旱连年佃田都颗粒无收,官府非但不赈灾还敲骨吸髓收取赋税,数十上百边兵三年无饷卖儿鬻女还要提头与北虏血战,难道这就不是屠杀了?”
“他们在家在军队活不下去了,跑到外面立个寨子,被大明朝的忠臣良将凭坚甲神器像撵兔子一样打得满地跑,你们……”
刘承宗抬手指着白贻清道:“天下到了这个地步,你们这些达官贵人还能推动新政改革吗?改革不了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。”
“孔甲继位以来夏朝民不聊生,商汤可以革命;商汤的王朝到了帝辛沉湎酒色,周武王可以革命;嬴政书同文车同轨一统海内,汉高祖掀翻大秦,他的王朝数百年后百姓照样高呼苍天已死。”
“哪个王朝建立之初不是为民请命,又有哪个王朝末年不是民不聊生,不就是这帮趴在祖宗功勋簿上的蛀虫躺了几辈子,你们这些人削尖脑袋抢剩下的,抢完了还跟那帮蛀虫学。”
“我十年寒窗苦读,夏练三伏冬练三九,学了一身文武艺,不让我科举我不考了,我去当个卖武艺的兵,当兵不给饷我就回家,我回家实在不行当个武师磨刀匠,吃饱穿暖就行,这还不行我怎么办?”
“你们管那些不甘被抢走,不甘填壕沟,被打得满地乱跑活下来的人叫流寇,谁想流啊?那不是平民百姓血肉之躯挡不住大炮铅子吗,能挡住早他妈天街踏尽公卿骨了,还听你聒噪!”
“流寇!”刘承宗不屑地转头啐出一口,对白贻清问道:“怎么,我们太祖皇帝建立大明,真以为能万世永固?他驾崩第二年就靖难了!”
  白贻清被刘承宗说得哑口无言,一方面是因为但凡读过书的人,都知道没有王朝能万世永固,但站在他的角度上,大明问题很多很大,但影响不大。
  而另一方面,他从来没有从流寇的角度上考虑过到底为啥要流。
  他看出刘承宗的情绪有点激动,便怀着安抚心态明知故问道:“但刘大帅没有做他们那样做流寇,这又是为何?”
  安抚很有效果。
  刘承宗瞥了白贻清一眼:“能因为啥,因为我骁勇善战,机智聪慧,用兵如神,百战百胜,纵横捭阖,宽容仁义,老奸巨猾?因为我运气好,运气不好早被打死了。”
  白贻清对这个回答……内心颇有一波三折之感,听见刘承宗夸自己骁勇善战机智聪慧,他觉得还挺像那么回事,但听到后边一连串的自夸,又觉得这么个乱世军头混到如今这个地步,可是靠的是不要脸。
  但听到最后,很实在,白贻清也不由自主地缓缓颔首:“每个人都有运气,但能不能鸡犬升天扶摇直上,靠的还是本事。”

刘小鹏 发表于 7 天前

有偿看📖+扣扣704819774 (代找小说电影电视短剧漫画游戏动漫音乐)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明穿小说推荐《顽贼》,以流贼视角写的